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我們上網找資料,結果頁面跟以前不太一樣了?過去,你可能輸入關鍵字,然後看到一長串的網站連結,得自己點進去尋找答案。但現在,當你向 Google 或其他搜尋引擎提問時,它們常常能直接給你一個整理好的答案,甚至還會告訴你這個答案是從哪些網站彙整而來的。這就是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人工智慧搜尋」時代。
傳統的搜尋引擎,比較像是圖書館的索引卡片:你輸入「蘋果」,它就給你所有書名或內容有「蘋果」的書。但人工智慧搜尋可不一樣了!它不只看關鍵字,它會努力「理解」你的問題背後的真正意思。比如,你問「蘋果好處」,它不會只給你一堆關於蘋果的頁面,它可能會直接總結蘋果對健康的益處,甚至連食譜或選購指南都幫你考慮進去。這就像是圖書館裡多了一個很厲害的百科全書,你問什麼,它都能直接給你一個綜合性的答案。
這種變化對我們做生意、做品牌的企業來說,影響可大了。以前,我們只要想辦法讓自己的網站排在搜尋結果頁面(SERP)的前面就好,也就是所謂的「搜尋最佳化」(SEO)。但現在,當人工智慧搜尋可以直接給出答案,而不是把用戶導向你的網站時,我們就得思考,如何讓AI在它的答案裡「提及」甚至「推薦」我們的品牌或內容。這不只關乎可見度,更關乎AI對我們品牌的「理解」與「信任」。
在這個新時代,企業需要採取多種策略來適應AI搜尋的變化。以下是三個關鍵策略:
既然人工智慧搜尋這麼聰明,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我們的內容被它「看見」而且「信任」呢?這就像你要教一個非常聰明的學生,你要把知識整理得清清楚楚,讓他能快速學習,而且還要讓他相信你講的都是對的。這裡有幾個關鍵策略:
首先,企業應該定期更新並優化網站內容,確保資訊的時效性與準確性。其次,建立良好的外部連結關係,提升品牌的可信度與權威性。最後,利用數據分析工具,持續追蹤並評估AI搜尋對品牌可見度的影響,及時調整行動方案。
想像一下,你買了一個新的電器,裡面附了一份超級清楚、重點都標示出來的使用說明書。結構化資料(Structured Data)對AI來說,就是這樣一份說明書。它是一種標準化的格式,我們可以在網站的程式碼裡,清楚標示出這段內容是什麼,比如:「這是一篇常見問題」、「這是一個產品介紹」、「這是一個食譜」。
此外,結構化資料還可以幫助提升網站在搜尋引擎中的顯示效果,例如豐富摘要(Rich Snippets)的呈現,增加用戶點擊的意願。企業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標記,讓AI更好地理解與呈現你的內容。
除了技術層面的結構化資料,我們網頁上的實際內容呈現方式也非常重要:
優化前 | 優化後 |
---|---|
冗長的描述,難以抓住重點。 | 簡潔明瞭,重點突出,易於理解。 |
缺乏標題層次,內容混亂。 | 使用清晰的標題層次,內容有條理。 |
透過這些優化措施,企業可以提升內容的可讀性與搜尋引擎的友好度,從而增加被AI引用與推薦的機會。
還記得 Google 提出的 E-E-A-T 原則嗎?它代表著「經驗(Experience)、專業(Expertise)、權威(Authoritativeness)、可信賴性(Trustworthiness)」。在人工智慧搜尋時代,這些原則變得更加重要。AI在給出答案時,它會更傾向於引用那些它認為有「經驗」、有「專業」、有「權威」、值得「信賴」的來源。
那要怎麼建立這些呢?
另外,企業還應該積極參與行業活動,提升品牌的能見度與影響力。透過與其他權威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建立穩固的業界地位,進一步強化AI對品牌的信任感。
總之,讓AI「看懂」你的內容是第一步,讓它「信任」你的品牌,才是確保在未來人工智慧搜尋中取得成功的關鍵。
人工智慧搜尋的影響,最直接受衝擊的就是內容出版商和媒體網站。Google 已經推出了許多加強型的AI模式搜尋結果,例如「AI總覽」(AI Overviews)和AI購物(AI Shopping)等等。這些功能都是為了提供用戶更直接、更整合的答案,目的就是讓你在搜尋結果頁面就能找到大部分資訊,不需要再點擊進入個別網站。
你想想看,當你問 Google:「今天蘋果的股價是多少?」如果 Google 直接顯示答案,並告訴你目前的股價,你還會點擊證券網站嗎?又或者,當你問「如何烤一份美味的披薩?」,如果AI總覽直接給你一個步驟清晰的食譜,並附上食材清單,你還會點進不同的食譜部落格比較嗎?這就是「查詢扇出」(Query Fan-out)技術的核心:AI會從多個來源彙整資訊,然後呈現給你一個綜合性的「直接答案」,大大減少了用戶點擊原始網頁的需求。
對新聞出版商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某些分析師預測,Google AI模式可能會導致新聞網站的點擊率下降50%甚至更多。這意味著你辛苦產出的內容,雖然被AI引用了,但你的網站卻可能因此流失大量流量。原本靠著搜尋流量賺取廣告費的商業模式,將面臨嚴峻考驗。新聞內容的「保質期」也會進一步縮短,因為AI會不斷更新、提供最新的資訊,使得舊內容的價值迅速降低。
除了流量的減少,內容出版商還需要面對內容曝光度由單一平台轉移到多元平台的挑戰。這要求企業不僅要優化傳統的SEO策略,還要積極拓展多平台的內容佈局,確保在各種AI搜尋模式下都能保持高可見度。
雖然目前 Google AI 模式的用戶採用率還不算高(約1%),但 Google 有可能會提升它的顯示位置和顯著性。一旦這樣做了,影響將會成倍加劇。這對所有依賴搜尋引擎流量的網站來說,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警訊。
面對人工智慧搜尋帶來的「流量黑洞」,出版商和企業不能坐以待斃。我們必須採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從單一依賴搜尋流量的模式,轉向流量與收益多元化的經營策略。這就像是把雞蛋分散在不同的籃子裡,而不是只放在一個籃子裡。
以下是企業應該採取的三項關鍵措施:
雖然傳統搜尋流量可能下降,但像 Google Discover 這樣的功能,可以作為流量的補充來源。Google Discover 會根據用戶的興趣和瀏覽歷史,主動推薦相關的內容。這為內容創造者提供了一個新的曝光機會。不過,我們也要警惕,為了追求點擊率而製作「點擊誘餌」(Clickbait)式的內容,可能會損害品牌長期建立的信任和內容品質。
此外,利用社群媒體和電子郵件行銷等新興渠道,也能有效地增加內容的曝光度與觸及率。企業應該結合多種流量入口,建立完整的流量生態系統,確保在任何變化下都能保持穩定的流量來源。
這可能是最核心的應對策略。當搜尋引擎不再是你唯一的流量來源時,你需要主動建立其他能觸及目標受眾的管道:
透過多元化的收益模式,企業可以降低依賴單一流量來源的風險,確保穩定的收入與發展。
這是一個長期但極為重要的目標。當你的品牌足夠強大、獨特,提供無可取代的價值時,用戶就不會只靠搜尋引擎找到你,他們會直接輸入你的網址,或者在腦海中記住你的品牌名,主動搜尋並造訪你的網站。這就像你不會在 Google 搜尋「麥當勞官網」,而是直接輸入「mcdonalds.com」一樣。
要達成這一點,你需要:
此外,企業還應該積極參與線下活動與社區互動,進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與信任度。透過這些措施,企業可以有效地建立用戶的品牌忠誠度,減少對搜尋引擎流量的依賴。
總之,面對人工智慧搜尋帶來的變革,企業和出版商需要變得更敏捷、更具前瞻性,才能在這場數位轉型中站穩腳跟。
既然人工智慧搜尋改變了遊戲規則,我們衡量行銷成效的方式當然也要跟著調整。以前,我們主要關注「關鍵字」的排名和搜尋量,但現在這已經不夠了。我們需要從「關鍵字」導向,轉變為「主題追蹤」導向,從更宏觀的角度評估品牌在AI搜尋中的表現。
為了有效追蹤AI搜尋的績效,行銷團隊應該採取以下三個步驟:
人工智慧搜尋的結果往往是綜合性的答案,而非單一的網站連結。這表示,我們不該只看單一關鍵字帶來多少流量,而是要看: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些指標,以下是一個品牌在AI搜尋中表現的追蹤範例:
指標 | 說明 |
---|---|
品牌提及頻率 | 在AI搜尋結果中品牌被提及的次數。 |
正面提及比例 | 品牌在AI搜尋中被正面提及的比例。 |
引用來源數量 | 被AI作為直接答案來源的網站或文章數量。 |
有些專業工具,例如 Profound 或 Conductor,正在開發或已經具備規模化追蹤品牌在AI搜尋中可見度的能力。這些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內容和結構化資料還有哪些改進空間,以及品牌在整體主題領域中的表現。
面對快速變化的數位環境,我們的行銷團隊也必須進化。傳統的行銷團隊可能分為SEO、內容行銷、數位公關等部門,但在人工智慧搜尋時代,這些界線會變得模糊,甚至需要整合:
下表展示了傳統行銷團隊與AI搜尋時代行銷團隊的主要差異:
角色 / 職能 | 傳統行銷團隊 | AI搜尋時代的行銷團隊 |
---|---|---|
內容策略 | 撰寫符合關鍵字的文章 | 產出AI友善、解決用戶問題的深度內容,注重結構化資料與品牌權威 |
搜尋最佳化(SEO) | 關注關鍵字排名、技術SEO | 更注重結構化資料實作、AI模式下的內容呈現、跨平台內容最佳化 |
數位公關 | 發布新聞稿、建立外部連結 | 策略性爭取權威第三方提及,建立AI可信賴的品牌權威與聲譽 |
數據分析 | 網站流量、關鍵字表現 | 追蹤AI引用、品牌情感、主題追蹤、新興流量來源成效 |
團隊特質 | 專業分工、各司其職 | 敏捷、跨職能、整合性思維,能快速適應AI模式變化 |
我們需要建立一個能夠快速反應、整合 SEO、數位公關和內容策略的「AI搜尋團隊」。這個團隊必須具備實驗精神,願意不斷測試和學習,因為人工智慧搜尋的技術和應用還在持續演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保品牌在不斷變化的數位洪流中,依然能保持領先。
人工智慧搜尋的崛起,無疑是數位行銷與內容出版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它不僅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對我們既有策略與商業模式的重新審視。我們看到了機會,也看到了挑戰。
從被動地等待用戶搜尋,到主動地讓AI「理解」並「信任」我們的品牌;從單一依賴搜尋流量,到積極拓展流量與收益多元化;從單純的關鍵字優化,到建立無可取代的品牌權威與「直接品牌造訪」能力。這條路充滿未知,但也是通往未來數位經濟的必經之路。
對所有企業和內容創造者來說,現在就是重新評估、積極轉型、擁抱變革的最佳時機。唯有持續學習、勇於創新,才能在人工智慧搜尋這個新時代中,搶佔先機,確保你的品牌能持續發光發熱。
【重要免責聲明】本文僅為資訊性與知識性說明,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數位行銷與市場策略具有風險性與不確定性,所有決策應基於個人判斷與專業諮詢。
Q:人工智慧搜尋如何影響我的網站流量?
A:人工智慧搜尋可能會直接提供綜合性答案,減少用戶點擊進入網站的需求,從而影響網站的流量。
Q:如何優化我的網站以適應人工智慧搜尋?
A:你可以使用結構化資料、優化頁面內容、建立品牌權威等策略,讓AI更容易理解並信任你的內容。
Q:什麼是結構化資料,為什麼它對AI搜尋如此重要?
A:結構化資料是一種標準化的格式,用於在網站的程式碼中標示內容的類型和結構,幫助AI更準確地理解和呈現你的資訊。